吕思清的梁祝,来听听吧!
我至今为止做过的最疯狂的事,也不过是在同一个晚上,下了四个不同版本的梁祝来听。
最早知道的是俞丽拿。少年时,母亲收藏的的磁带里,梁祝就是她演奏的,印象非常深刻。然而再次细听,是有些失望的。整个曲调低沉平缓,没有什么光彩。打比方的话,是一个中年女子,在播讲一个故事,中规中矩,而且声音略带沙哑。想来,也许是当年器材不够好的的原因,限制了音乐家的发挥。
接着听了西崎崇子的,这是一个日本小提琴演奏家。音色华丽绚烂,相当不错,不过,毕竟是日本人,于细微的转折处,有点生硬,不够流利自如,像西洋美人穿旗袍,总是没有中国人应有的神韵,缺少一点什么。
盛中国,他是最负盛名的演奏梁祝的音乐家之一。感觉他的演奏,配器是最讲究的,气势丰宏,象一场声势浩大的进行曲,尤其听到“同窗三年”那一段时,原本应该欢快愉悦的曲调,变得高昂激越,少了爱情应有的私密和甜美。而这种感觉,也始终贯穿整个曲子。
最后重听了一遍吕思清的。闭上眼,同窗三载、十八相送、抗婚、楼台会、哭坟、化蝶,就活生生地出现在脑子里。故事应该有的甜美、缠绵、凄婉、悲伧,决绝,都一一呈现。尤其是那一声绝句,是祝英台最后的倾诉,而这个绝句,也只有吕思清演绎得最好,凄美婉转而不拖沓,干净华丽之极。对于曲调中,由地方戏曲改写而来的部分,吕不论是节奏还是速度,都表现得流畅自如,恰到好处。那时,听的人会怀疑,吕思清是不是江南人,从小听着这些耳熟能详的剧目长大,才拿捏得这样精准,这是其他三位都远远不及的。
个人这样排名:吕思清、盛中国、西崎崇子、俞丽拿。
百度了一下,吕思清,男,1969年出生,青岛人,旅美小提琴家。他演奏的梁祝,被陈钢、何占豪称赞:吕思清的《梁祝》,是目前最杰出的。为表彰吕思清在国际乐坛取得的杰出成就,美国斯特拉迪瓦里名琴协会曾授予吕思清一把名琴。目前吕思清拥有的是一把十八世纪意大利制琴大师瓜奈利的典型精品,因为曾被伟大的波兰小提琴家和作曲家维尼亚夫斯基生前使用过,所以这把琴被命名为“维尼亚夫斯基”,目前这把琴的市场估价是六百万美元左右。
音色如此之美,名琴是否也有功劳?始终觉得,一切和艺术沾边的东西,都必须有天赋来支撑。否则,吕思清不可能长江后浪,凌驾于前辈之上。
原来我居然和梁祝的作者,英雄所见略同。哈哈哈哈。
长夜无聊,且难得没有作业,发篇旧文凑个数。